石碑凹村地處北邙之上,位于孟津區(qū)常袋鎮(zhèn)政府東南約4公里處,距離洛陽市區(qū)約9公里。該村三面環(huán)溝,地勢高低不平,東鄰朝陽鎮(zhèn)衛(wèi)坡村,西接小崔溝,南為老城區(qū)邙山鎮(zhèn)溝上村,北連官莊村和拐坪村,村域總面積6600畝。該村目前下轄3個自然村、13個村民組,擁有人口2300余人。
該村舊屬洛陽縣,曾被稱為宣武村,北宋開國功臣石守信死后葬到這里,子孫卒后也埋葬在先人附近,逐漸形成了規(guī)模龐大的家族墓地。歷史上,這里碑碣林立,高聳入云,村名因此更改為“石碑凹”。
發(fā)動政變建北宋 居功至偉石守信
稍微了解一些北宋歷史的人,恐怕都對“杯酒釋兵權(quán)”的故事印象深刻??墒悄阒恢溃谶@一事件中失去兵權(quán)最多、堪稱第一受害人的,則是石守信這個開國元勛。
石守信與洛陽的關(guān)系極為密切,人生的最后歲月在此度過,死葬北邙,不僅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產(chǎn),還促成了“石碑凹”這個滄桑感十足的村子。
石守信生于公元928年,浚儀(今開封附近)人,本是后周舊臣。周世宗柴榮即位后,他屢立戰(zhàn)功,官至禁軍殿前都指揮使,屬于國家主力部隊的高級將領(lǐng)。
顯德七年(公元960年)正月初一,后周君臣正在熱熱鬧鬧地慶賀春節(jié),突然接到鎮(zhèn)、定二州傳來的緊急軍情:契丹和北漢組成聯(lián)軍,進犯后周。情急之下,當朝宰相范質(zhì)等未予核實,即以恭帝名義詔令趙匡胤率禁軍北上御敵。沒想到,這一切正是趙匡胤等人設(shè)計的一個圈套。
接到詔令,趙匡胤進行了嚴密部署,安排高懷德等隨軍出征,則把能征善戰(zhàn)的石守信、王重琦留在了京師。正月初三,趙匡胤正式帶兵出城,大軍一路上磨磨蹭蹭,一天只走了20公里,傍晚時分才抵達開封東北的陳橋驛。隨即,趙光義等加緊活動,一方面散布“天上出現(xiàn)兩個太陽”的謠言,說這意味著新天子將出現(xiàn),一方面四處煽動,挑起兵士對朝廷的不滿。他們還星夜派人給石守信送信,讓其做好內(nèi)應。
次日黎明,趙匡胤“黃袍加身”,掉轉(zhuǎn)馬頭,回師汴京。此時,石守信早已部署“將士環(huán)列待旦”,控制了京師的交通和重要地點,策應大軍返城。
得知兵變的消息,朝中文官紛紛自縊,個別武官調(diào)兵反擊,很快被追殺??吹叫蝿菀巡豢赡孓D(zhuǎn),萬般無奈,后周小皇帝只好把帝位“禪讓”給趙匡胤。趙匡胤終于如愿奪取后周政權(quán),建立了北宋王朝,而位居開國元勛之首的石守信,被升任侍衛(wèi)馬步軍副都指揮使,并改領(lǐng)歸德軍節(jié)度使。隨后,他又率軍四處平叛,為鞏固北宋政權(quán)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靠軍事政變登上皇位的宋太祖趙匡胤,最擔心的就是石守信等效仿他的做法,給他也來一次政變。于是他便像史上的許多君王一樣,把防范、收拾的對象瞄在了那些功高震主、手握大權(quán)的屬下身上。不過,他采取的行動遠沒有西漢劉邦那樣心狠手辣,而是溫和得多。
乾德年間的一天,晚朝以后,趙匡胤特在后宮設(shè)置酒宴,招待石守信、王重琦等幾位高級將領(lǐng)。席間,他感嘆自己“終夕未嘗安枕而臥”,石守信等人忙問原因,他就說道:“哪個人不想富貴,一旦有人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,你們即使不想當皇帝,可能推辭得了嗎?”石守信等一聽此言,知道他們已被趙匡胤猜忌,頓時嚇得汗流浹背,哭求趙匡胤給指一條生路。趙匡胤于是順勢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(quán)、多聚錢財,快快活活過下去。石守信急忙道謝,第二天,就和其他幾位高級將領(lǐng)稱病請假,請求解除各自的兵權(quán)。趙匡胤一一照準,給他們加封了有職無權(quán)的高官頭銜,賞賜了大量的財寶、田宅,讓他們養(yǎng)老。這就是史稱的“杯酒釋兵權(quán)”。
經(jīng)過了這場事兒,石守信懂得了韜晦之計,以后無論當什么官,極少過問政治,一心聚斂財富,積累下了龐大的家產(chǎn)。宋太宗趙炅登基后,太平興國二年(公元977年),石守信被拜為中書令,充任西京留守。舉家來到洛陽,他更是瘋狂地搜刮百姓,大肆聚斂。
太平興國九年(公元984年)六月,石守信死,終年57歲,被安葬于“河南洛陽縣平樂鄉(xiāng)宣武村”,也就是今天的孟津區(qū)常袋鎮(zhèn)石碑凹村,北宋朝廷還追封其為威武郡王,謚武烈。
石守信有三個兒子,其中最小的兒子石保從早卒。他的長子名叫石保興,次子名叫石保吉,均為北宋重臣。和父親一樣,石保興也屬能征善戰(zhàn)之將,多次與契丹人交戰(zhàn),他曾任西京(洛陽)都巡檢使,為官慣用嚴刑,對百姓濫施淫威,被封西平郡開國公。石保吉的做派比其哥哥更甚,他的妻子為宋太祖趙匡胤的二女兒延慶公主,依仗著是戰(zhàn)功卓著的當朝駙馬,驕橫跋扈,峻暴好殺,所到之處,總是以接待公主的名義,要求各地為其大修府邸別墅,生活極為奢侈。他歷任駙馬都尉、上柱國等職,也被封西平郡開國公。這兄弟倆死后,均歸葬“宣武村梓澤源之先塋”。
今天,在石碑凹村仍保存著兩通極為高大的石碑,經(jīng)過上千年的風吹日曬,碑上的文字已經(jīng)模糊不清。經(jīng)過專家考證,這通巨碑為石保興墓神道碑。
石碑凹村的村民講,這兩通巨碑附近方圓近1公里的地方,歷史上全是石守信家族墓地,極為壯觀,墓冢一個挨著一個,碑碣林立,每座墓的神道兩旁都設(shè)置著造型豐富的石人、石虎等石刻。正因為如此,他們村才由當初的宣武村更名為石碑凹村。后來,人們平墳種地,墓冢漸漸都消失了,墓碑石刻則大多被深埋到了地下,過去,人們犁地還經(jīng)常絆到。
石碑凹村的南邊,緊挨著村民現(xiàn)在的聚居區(qū),至今還保留有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寨,讓人格外驚奇。
這座古寨東西長500米,南北寬400米,是依托當?shù)氐挠欣匦?,向下深挖黃土而建的地扎窯式村寨。四周原有高高的寨墻,墻上又壘寨垛,用來防御外部侵襲。它的寨門設(shè)置得十分特別,在東寨墻根,向下挖出一條馬道坡,再用磚石砌成門墻,安上厚重的木門,寨門一閉,固若金湯。
這里現(xiàn)在還有一條深洞,全長60多米,由寨內(nèi)直通南部的一道深溝,南端洞口恰恰開在深溝的半腰處。村民講,這條深洞俗稱“跑反洞”,可容200余人,是舊社會人們?yōu)榱硕惚軕?zhàn)爭和匪亂,在寨一旦被攻破的危急時刻用來藏身逃命的。
寨內(nèi)的主體建筑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明清宅院,共有十幾座居民院落構(gòu)成。磚木結(jié)構(gòu)的各式建筑錯落有致,雕梁畫棟,古色古香。隨便走進一座院子,從前到后,可以看到臨街大門、過廳、廂房、上房、磚砌窯洞等,層次分明。院內(nèi)還多植梧桐、石榴等樹木花卉,顯得清幽典雅。
近些年,由于古寨的居民大多搬出來生活,里面顯得空蕩蕩的。風雨侵蝕,再加上缺乏維修保護,許多建筑已經(jīng)倒塌損壞。但前來參觀的人只要在古寨內(nèi)轉(zhuǎn)上一遭,仍然會不由得被它那迷人的風韻所陶醉。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