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牛緩緩載老翁 瀍邊一躍出函谷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9-15 來源:洛陽網(wǎng)

今日地名:牛步河

地方狀況:牛步河村屬孟津縣城關(guān)鎮(zhèn),位于縣城南部4公里處,是孟津的南大門,交通便利,津高引線貫通全村,洛孟路從村東而過,全村九個自然村,十三個村民小組,總?cè)丝?147人。

村名由來:相傳老子離宮歸隱,騎一青牛出關(guān)西游路過此地,青牛一躍過瀍河,留下“牛步河”之美稱。

青牛一躍過瀍河

瀍河中游有個牛步河村,屬孟津縣城關(guān)鎮(zhèn),這個名字的由來,有著神奇的傳說。

據(jù)說周敬王四年(公元前516年),周王室發(fā)生內(nèi)亂,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,周敬王受迫。當時晉國強盛,出兵救援周敬王。王子朝勢孤,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。老聃蒙受失職之責,受牽連而辭舊職。于是離宮歸隱,騎一青牛,欲出函谷關(guān),西游秦國。

老子出了周王城北門,騎著青牛,踽踽北行,上了邙山。翻嶺過洼之際,瀍水突現(xiàn)眼前。瀍水水勢很大,老子順著上、下游看去,水上看不到渡船,更看不到橋梁。眼看天要黑了,總不能在河邊露宿吧?

老子沉吟片刻,讓所騎青牛后退數(shù)步,然后朝牛背猛擊一掌。只聽青牛長哞一聲,猶如騰云駕霧,瞬間便到了瀍河北岸。從此,該地便有了“牛步河”之美稱。

“牛步河”的傳說無疑是“老子出關(guān)”的眾多傳說之一?!袄献映鲫P(guān)”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,魯迅先生也對此發(fā)生過興趣,還專門創(chuàng)作了故事新編《老子出關(guān)》,并與別人打了一場筆墨仗。另外,老子出關(guān)中的“紫氣東來”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名詞,帝王之家將“紫氣”當作吉祥、祥瑞之氣,誰家生孩子時如果紫氣滿室,人們認為這孩子長大必定有出息。平民之家也把“紫氣”當作吉祥的象征,并把“紫氣東來”幾個大家寫在大門上。古人還認為,哪個地方有寶物,哪個地方的上空就會出現(xiàn)紫氣。

有趣的是,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個著名意象。青牛成了傳說中神仙、道士的坐騎,后來又成為老子的代名詞,如老子又被稱為“青牛師”、“青牛翁”等。這青牛還被看作是神牛,據(jù)說老子當初出關(guān)是乘這青牛飛過去的,并又演繹出一段美妙的傳說。

老子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,中國深厚博大的文化也是這樣一點一滴地衍生出來,又一層一層累積起來的。

四大姓氏均有來歷

不管傳說如何,如今的牛步河村歷經(jīng)兩千年的繁衍,已在瀍河兩岸的谷地和坡嶺間布滿了房舍?,F(xiàn)在的牛步河是一個行政村,由牛步河、王灣等9個自然村組成,以許姓、姚姓、王姓和張姓四大姓為主。

牛步河村旁瀍河南岸的谷地中,有一座許氏祠堂,祠堂前有一通2米高的石碑,該碑是許氏后人于1995年為其先祖許震立的。碑文顯示:許震字仲威,原籍山東沂水縣,明朝天順年間,任河南軍政管事;明朝弘治年間,被欽封為鎮(zhèn)國將軍。

據(jù)村民講,當年,將軍本來居住在洛陽北門里。一天,他沿瀍河在邙山上部署軍防要點,來到了牛步河。當時正值秋天,只見瀍河兩岸滿坡菊花盛開,金光燦燦,如錦似繡。那一刻,縱橫沙場的將軍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,當即決定定居這里。于是,碑文上有了“初居洛陽北門里,后建家于牛步河村”的記載?,F(xiàn)在,村中的許姓人均為這名將軍的后裔。

村里的姚姓村民也不簡單,他們是唐代名相姚崇之后。姚崇原名元崇,字元之,陜州硤石(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)人,永徽元年(公元650年)生,歷事武則天、唐中宗、唐睿宗、唐玄宗諸朝,任宰相,多次出任地方長官,為唐朝前期一名臣。據(jù)族譜記載,他的后人本來居住在洛陽城南,后整個村莊搬遷到牛步河村,自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。

牛步河村的王姓原籍新安縣,清朝初年,經(jīng)偃師龍虎灘遷居牛步河村王灣自然村。

而村里的張姓,祖籍更是遠在四川綿竹,明初遷居洛陽,清朝初期,又遷居到牛步河村。

這么多大姓往牛步河遷居,這里也算一方寶地了。果然,清朝嘉慶年間,牛步河村的王灣自然村出了一個“神童”——張玉麒。

神童傳說流傳鄉(xiāng)里

在牛步河村,提起張玉麒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垂髫幼童,都能說出一兩段故事。

據(jù)傳天資聰慧的張玉麒從小家境貧寒,上不起學,只好在私塾外旁聽。先生發(fā)現(xiàn)后,喜其聰明好學,免費教授。8歲時,張玉麒就成了聞名洛陽的“神童”。

13歲,張玉麒參加洛陽鄉(xiāng)試,考中秀才;15歲,他又在會試中順利過關(guān);16歲,他赴京趕考,考中進士,被選入翰林院,開始了從政生涯。嘉慶皇帝愛其才,賜名“張 ”。

現(xiàn)在,村中張玉麒的故宅西邊有一碑臺,上面最早的石碑是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年)刻的,正面為“誥授中憲大夫吏部掌印郎中張公之墓”。該碑原在村北的張玉麒墓前,今被張氏后人移立于此。碑文中說,張玉麒曾任翰林院編修、吏部考功司主事等職;嘉慶十八年(公元1813年),他出任湖北鄉(xiāng)試大主考,奉敕提督貴州學政、欽差戶部坐糧廳監(jiān)督;道光年間,他任過沂州、登州、天津、曹州、宣化等地知府。在官期間,他“抑強扶弱,聽斷明敏,培植孤寒,周恤煢獨”。

而老百姓更加津津樂道的是張玉麒生活上的小故事。據(jù)說小時候,他曾智斷過一個案件:面坊老板的籮筐被盜了,懷疑是油坊老板偷的,油坊老板卻不認賬。張玉麒出主意說,把籮筐放在地上,蒙上布一陣痛打,籮筐就會告訴大家真相了。人們不解:籮筐哪會說話?但想不出來其他辦法,只好將信將疑地按張玉麒的說法做了。敲打完畢,張玉麒走上前去看了看,就認定這個籮筐是面坊老板的,因為經(jīng)過敲打,籮筐篾條縫里的面粉都抖落了出來,油坊的籮筐可敲不出來面粉!眾人信服稱奇。

牛步河村方圓十里八村流傳著“前門上轎,后門上吊”的民謠,這與張玉麒的婚事有關(guān)。據(jù)說,張玉麒的先生姚萬策住在王灣村東數(shù)里外的姚凹村,有一侄女叫月茭,與張玉麒年齡相仿。姚先生對嫂嫂說,月茭與張玉麒是樁好姻緣。嫂嫂嫌張玉麒家貧,不但不領(lǐng)情,還搶白姚先生:你為啥不讓自己的女兒與張玉麒訂婚呢?

于是,姚先生就以自己的女兒月秀相許,與張家訂下了這門親事。多年后,張玉麒衣錦還鄉(xiāng),完婚成禮。當天,四方鄉(xiāng)鄰都來觀看翰林娶親,從姚凹村到王灣村,一路都是看熱鬧的人。就在月秀上轎的同時,月茭對母親的做法愧悔不已,竟于后院懸梁自盡了。

這些傳說虛實莫辨,但可以肯定的是:嘉慶十八年(公元1813年),張玉麒校勘過《洛陽縣志》。

()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分享: